1、尿液抗菌作用  
Kaye的研究指出,正常人的尿液对少量大肠埃希菌和革兰阴性细菌具有抑制其生长作用,有时是杀菌的。但对大量上述细菌是很少有杀菌作用的,尿液内尿素氮和铵氮的浓度以及其渗透压与杀菌力是符合的,尿液内钠、钾或有机酸含量与抗菌作用无关。Schlegel将尿液内尿素清除后尿液杀菌力消失,尿素加上尿液低pH(低于6)构成尿液主要抗菌因素。4%尿素对大多数尿路致病菌有作用。Asscher等认为尿液在pH与渗透压是尿液抗菌的主要因素。由于女性尿液pH和渗透压均有利于致病菌生长。所以易发生尿路感染,妊娠妇女的尿液较没有怀孕妇女的尿液更有利于细菌的生长。Mulholland等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到尿液渗透压800—1000mmol/L,pH低于5或大于8均可消灭革兰阴性细菌,球菌在上述尿液中不易被消灭。目前认为尿液的pH和渗透压是消灭细菌的主要因素而不是尿液内有特异的杀菌物质。    推荐阅读:尿路感染中几个名词解释
2、膀胱黏膜抗菌作用  
Gillenwater等在动物实验中证实将500万“O”抗原18型大肠埃希菌注入正常健康的兔子膀胱内。3日后、53%动物膀胱内已无细菌,7日后为65%,3周后所有动物膀胱内均元细菌检出。上述结果说明膀胱黏膜有特异的杀菌能力。Cobbs等在小鼠膀胱内观察到膀胱黏膜首先将细菌“固定”(embedding),然后再由多核白细胞进行吞噬。上述“固定”一般在细菌进入膀胱后30 min即出现,但白细胞要等待2h后再出现。Drach等用免疫荧光技术来进行细菌抗原的定位。发现有尿路感染的病人,膀胱黏膜下有抗原出现,同时亦可在白细胞内出现抗原。所以他们认为膀胱壁有原发性的防御细菌机制。
3、尿流机械冲洗作用  
排尿时将膀胱内细菌清除已为众所周知的作用。Norden等将细菌注入豚鼠膀胱内后,在一次排尿后将99.9%细菌清除,这种尿流冲洗有无作用首先取决于膀胱在排尿后有无残余尿。更重要的是细菌未能在膀胱黏膜上黏附,细菌黏附在尿路上皮细胞是发生尿路感染一个重要步骤。在自然环境中细菌对人体一些特殊组织有选择性的粘附作用,如牙齿、皮肤及黏膜等。因此,任何细菌感染,第一步应当是致病菌与宿主组织的粘附,以后出现移生再导致感染。
细菌利用膜上多糖的纤维或糖分子的分支来进行与宿主组织黏附。这些细菌膜上的纤维及其蛋白质名为Glycocalyx。动物细胞上也有一个G1ycocalyx。动物细胞的G1ycocalyx与细菌的G1ycocalyx相连接可决定感染的出现和发展。这种细胞表面复杂的糖蛋白质和多糖纤维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因人而异,因各种不同细胞而异,一旦细菌与组织黏附后即不易被清除。如膀胱组织能抵制这种细菌黏附,细菌即可被尿液冲洗而清除,使尿路内维持无菌状态。膀胱黏膜上的多糖体分泌受内分泌的控制,雌激素(estrogen)可影响上皮细胞的多糖体产生,而黄体酮可影响黏多糖的分泌,细菌与组织细胞的黏附亦受到抗体的影响。目前认为膀胱黏膜的黏多糖是一种抗黏附因子,所以少量的细菌不能与膀胱黏膜细胞黏附而被尿流冲洗。如这个原发性抗黏附的抵御力被破坏,细菌移生即出现而导致膀胱炎,后者出现后继发性防御机制如白细胞的动员、白细胞吞噬以及细菌的破坏即相继出现。

膀胱的抗菌防御作用有哪些

以上就是关于"膀胱的抗菌防御作用有哪些"的介绍,上网搜查不如"一对一"咨询医生,我院在线咨询医生可帮您更清楚的了解就医方向,网络预约医生号,来院优先就诊,省时省力又省心。如果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您可以通过我院的在线医生进行咨询,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自:http://www.cqsjsyy.com/pgjscs/491.html